弓毛調整的思維:

在提琴的範疇裡,弓,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重要性。

人們所謂『拉琴』,主要的動作是在『拉動』。

當然,按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。但是在弓的部分,以現有的文獻中卻比較少提及。

在模糊的學習記憶中,早已忘記老師是否有提過該如何『調整』弓的鬆緊度。

到了為人師時,看了許許多多學生們有不同的弓毛呈現時,才認真想了這個問題。

我喜歡把一些生活的常識帶到樂器或音樂的領域中,以方便學生們能確實瞭解『如何做到』。

小提琴在弦樂器中,如果以車子的分類來比擬,應屬於『跑車』等級。

想想,跑車有什麼樣的特性?『快、穩、準』是缺一不可,因為它所追求的就是速度。

說到這,倒不是要談論到繁雜的汽車設計理論,而是在車子『輪胎與地面』的相互關係。

這層關係就好像是弓毛與弦的關係是一樣的,畢竟我們在演奏過程中所要追求的,就是弓能在弦上穩定地馳騁。

這輪胎的扁平比就必須較扁輪胎才能越貼近地面,造成摩擦力越多,相對也就越穩。

所以說我們在一般馬路上會看到一些車子感覺起來很貼近路面,他們所要造成的效果就是『快、穩、準』。

回到弓毛來,一般常看到孩子們在備琴時所轉動弓的鬆緊度大部分都偏『緊』,甚至還有人緊到弓桿都呈現拱形。

我就會先笑笑對他說:『你把小提琴當南胡拉丫!』

當然,得到回應的畫面絕對是『???』

這時就會來個音樂常識輕鬆一下,講訴中西方拉弦樂器在構造拉法上的不同。

但說這麼多,最主要還是希望孩子們能從談論中真正瞭解如何調整弓毛的鬆緊度。

重點是,如何調整呢?

我會請學生調整一個緊度後,以握好弓的狀態下自然無壓力地放在『中弓位置』,

此時眼睛會觀察到弓毛與弓桿的變化,如果太緊,弓毛與弓桿並不會有太明顯的變化;

反之,弓毛可能會馬上陷下去幾乎與弓桿靠近。

最好的狀態就是能觀察到以自然力量放在中弓時,弓毛能有些微往下沈的狀態,

並且在拉動過程中,感覺到如同在『PU跑道』上行走般的Q度感覺。

甚至在弓毛過緊的狀態下拉奏很重的力度時,得到的聲音會是雜音滿佈,相對在好的鬆緊度下所得到的重音卻是無比的沈穩有深度。

不妨大家可以試試調整一個『屬於自己』的弓毛鬆緊度,對於演奏的順暢度與聲音的回饋,絕對有更深沈的感覺與效果。

 

寫於文後:

因為每個人手的力道與重量比例並不同,導致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弓的鬆緊度。

許有人就會質疑,為何不要讓弓毛緊一些,這樣不是比較好拉?

基本上當弓毛過緊時,整個張力就會無限擴大,相對弓本身的彈性也就隨之減少,

以初學者來說,一把過緊的弓,能使他們輕易演奏出聲音(甚至弓歪來歪去也可),

但卻也無形中養成右手感覺性操控的錯誤習慣。對於日後的學習發展有著相當的影響。

另一方面如果弓毛呈現過軟,就會如同在沙灘走路般的吃力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vidvi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